儿童肺结节并非“突然出现”,往往和日常习惯息息相关,中医从“病因”入手,帮家长解开困惑:
1. 外感余邪未清:感冒没好透,邪气“藏”在肺里
孩子免疫力弱,夏天吹空调、冬天淋了雨,或者感冒发烧后还有点咳嗽、鼻塞没完全好,这些“残留”的寒气、邪气就会“钻”进肺里。中医说“肺为华盖,主皮毛”,邪气滞留会阻塞肺的气道,像冬天没关严的窗户,冷风灌进房间久久散不去,时间长了就形成结节。
2. 饮食不当:冷饮、炸鸡吃太多,痰湿“堵”在肺里
现在孩子放学必买炸鸡、奶茶,回家还要吃冰淇淋,这些生冷、油腻的食物会让脾胃“超负荷”。中医讲“脾生痰,肺储痰”,脾胃消化不了的东西,会变成“痰湿”顺着气血跑到肺里,像把湿衣服塞在衣柜里,时间久了会“发霉”——肺里的痰湿堵久了,就成了结节。
3. 情绪不畅:学习压力大,气血“滞”在肺里
展开剩余70%孩子作业写到10点多,考试前熬夜复习,或者和同学闹矛盾、被老师批评,心情像“被揉皱的纸”。中医说“肝主疏泄”,情绪不好会让肝气郁结,气血像“堵住的河流”流不动,肺里的气血不通,就容易长结节。
孩子有结节,中医调理怎么帮?
很多家长一听到“结节”就想到“开刀”,其实儿童良性结节大多不需要手术,中医调理能帮孩子“理顺”身体,让结节慢慢缩小。
中医不盯着“结节”本身,而是看“为什么会有结节”——是邪气没清?还是痰湿太多?或者气血瘀堵?通过把脉、看舌苔、问症状,找到“病根”再调治。
比如:
痰湿重的孩子,舌苔厚腻,中医会用化湿的药方,帮着把肺里的“痰湿垃圾”排出去
情绪不好的孩子,脉象弦紧,中医会加疏肝的药,让气血“流动”起来
外感余邪的孩子,手脚冰凉,中医会用温阳的药,把“藏”在肺里的寒气赶出去
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千人一方”反而可能加重负担
上海明珠医院中医科的范杰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多年,擅长用“个体化中药方案”调理儿童肺结节。他接诊时总会仔细问:“孩子爱吃什么零食?晚上睡不睡得着?有没有经常感冒?”再摸脉、看舌苔——
如果孩子舌苔厚腻,他会调“化湿方”,帮着清掉肺里的痰湿;
如果孩子爱叹气,他会加“疏肝药”,让情绪“舒展开”;
如果孩子总咳嗽,他会用“宣肺方”,把邪气“赶出去”。
“孩子的肺像娇嫩的嫩芽,不能用‘猛药’,得慢慢调。”范主任说,很多孩子调理后,结节会明显缩小,甚至消失。
【就诊须知】
1、我院就诊患者比较多,请您提前挂号预约。
2、接诊时间:24小时咨询微信小程序《上海明珠医院中医科在线挂号》
3、坐诊时间:8:00--17:00(节假日不休)
4、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上南路3300号(近世博园)
【地铁】八号线杨思站一号口出去往东北方向,沿杨思路走330米,右转进入上南路走450米到达终点
发布于:上海市融丰配资-股票配资官网-股民配资炒股-低息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