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奶奶一周没解大便
近日,南医大二附院老年科冯美江主任专家门诊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李奶奶(化名)。李奶奶78岁,患帕金森病五年了,近两年已无法独立行走,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和顽固性便秘的消化道症状,最近一周没有解大便,使用了各种排便药也没看到明显效果。
冯美江主任检查后发现,李奶奶因吞咽困难已出现营养不良,且伴有严重的低钾血症,必须住院治疗。为改善李奶奶的营养状况与电解质紊乱,冯主任经过和她耐心细致的沟通,为李奶奶顺利放置了空肠营养管。针对李奶奶的情况,冯主任建议行菌群移植治疗。
老年科、微生态医学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对李奶奶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很快制定营养补充方案,纠正低血钾症,并通过两次菌群移植改善了李奶奶的便秘症状,其帕金森引起的运动症状也得到部分减轻,李奶奶很快就出院了。
展开剩余63%帕金森病可能起源于肠道
传统观点认为,帕金森病是大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化引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但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早在运动症状出现前多年,就可能出现便秘、嗅觉减退等非运动症状。
2003年德国学者Heiko Braak认为,帕金森病的病理变化可能始于肠道。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肠道炎症及屏障损伤,α-突触核蛋白等毒性物质在肠神经系统中异常聚集并错误折叠,经迷走神经上行传播至脑干和黑质,从而触发中枢神经炎症和神经元死亡,促进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发展。
肠脑轴是肠道与大脑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主要通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肠道神经系统、迷走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的协同作用,影响消化、情绪、免疫和神经功能,与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帕金森病不仅是大脑的问题,肠道菌群紊乱在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尤其在便秘症状上。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与健康人不同,提示存在菌群失衡的状态,这种失衡直接损害肠道分泌与蠕动功能,导致便秘。
粪菌移植:老年帕金森病便秘的创新疗法
便秘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据报道,约60%-80%的帕金森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除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物理疗法、器械辅助等非药物治疗外,便秘也可选择使用渗透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促分泌药。但对于老年帕金森病伴发的顽固性便秘,这些手段往往作用不太显著。
粪菌移植是将经过严格筛选和处理的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经过一定途径移植到帕金森病患者肠道内,通过健康的菌群“替代”或“纠正”患者失衡的菌群,来重建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不仅可减轻便秘症状,还可通过减轻肠道炎症,经肠脑轴进一步减轻中枢炎症与神经元死亡,减轻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粪菌移植作为一种较为经济、安全的前沿疗法,为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发布于:江苏省融丰配资-股票配资官网-股民配资炒股-低息配资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